WFU

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

肌少症的診斷 - 歐洲共識 2018 更新版

作者:劉漢文


歐洲老年肌少症研究小組 (EWGSOP) 在 2018 年更新了歐洲的肌少症定義和診斷,跟 2010 年版有許多不同。這篇把更新的部分整理成懶人包。


肌少症是骨骼肌衰竭的疾病,跟跌倒、骨折、失能、死亡都有關係。



由於「肌力減退」比「肌肉量減少」跟預後更有關係,肌少症的定義從之前以肌肉量減少為主要因子,改變為以肌力減退為決定因素。



肌少症的原本是分成「前肌少症」、「肌少症」、「嚴重肌少症」。這次的操作型定義,變成以出現肌力減退當作「可能肌少症」的標準,若也有肌肉質量減少就可以確診「肌少症」。體能表現則是肌少症嚴重程度的指標。



肌少症的發生年齡也比之前認定的提早。通常肌肉的量和力量在 40 歲會達到高峰,有研究報告在 50 歲之後肌肉量就以每年 1-2% 的速度流失,肌力也每年流失 1.5-5%。

如果年輕時的高峰衝的不夠高,老年後的流失速度又很快的話,就會進到肌少症的階段。

為了預防和延後肌少症的發生,就要在年輕時讓肌力最大化,在中年時盡量維持肌力,在老年時讓流失最小。



肌少症的成因,也是分原發性和次發性。次發性原因跟疾病、少活動、營養不良有關。單純跟老化造成肌肉流失的則是原發性。



肌少症的次分類,分成急性和慢性,以六個月做為時間切點。區分的目的是希望在高風險族群能夠定期做肌少症評估,才能發現肌少症的進展或惡化速度。



肌少症的篩檢流程也大幅更新,以 F-A-C-S 作為篩檢流程。用 SARC-F 問卷、或臨床懷疑,來篩檢病人,若問卷分數高就進入評估肌力階段。



SARC-F 問卷的內容包含力量、行走、起身、登階、跌倒等 5 個項目。是以病人主觀感受為主的評估方式。如果分數在 4 分以上,就表示可能有肌少症。



進到評估肌肉力量階段,以慣用手握力或起立坐下測試。



肌肉力量有下降的話,就可能是肌少症,要進到評估肌肉質量的階段來確診。用 DXA (雙能量 X 光吸收儀) 或 BIA (生物電阻分析) 測量四肢骨骼肌肉質量 (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, ASM)。因為 ASM 會受不同體型影響,所以可以再除以身高 (公尺) 的平方來校正。

ASM 以年輕研究對象的平均值低 2 個標準差為切點。前一版本的 DXA 和 BIA 的切點不同,這一版為了臨床和研究的便利,統一用相同的切點。



若肌肉質量也有減退,就可以確診肌少症,並且以體能表現來評估嚴重度。

EWGSOP2 提出 4 種測量方式。步行速度可以用 4 公尺距離的步行時間來測量。簡易身體功能量表 (SPPB) 包含了行走速度、平衡感、和椅子起身測試。起身行走測試 (TUG) 是從椅子起身,走到 3 公尺遠的標記,轉身走回再坐下。400 公尺步行是以一圈 20 公尺為距離,以最快速度完成 20 圈,中間可休息兩次。



最後再放一次篩檢流程圖。對於可能有肌少症的人 (肌肉力量下降),不管肌肉質量是否正常,臨床上都可以開始評估可能原因和介入治療。

要回顧上一版肌少症懶人包,可以看《什麼是肌少症?》

目前還沒有特殊藥物可以治療肌少症,最重要的是預防。若是已有肌少症,要注意蛋白質攝取,維他命 D 的補充,以及運動。

要預防肌少症,記得在年輕時讓肌力的巔峰達到最大,在中年時盡量維持肌力,在老年時讓流失最小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