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

飽和脂肪與壞膽固醇

作者:劉漢文


先解釋「壞膽固醇」


人體內的膽固醇,由親水性的脂蛋白攜帶,才能溶於血漿,隨著血液循環各器官。其中低密度脂蛋白 (LDL) 所帶的膽固醇比例最多。

LDL 顆粒如果進入血管內皮,會引起發炎反應,形成動脈硬化,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上的膽固醇 (LDL-C) 稱為壞的膽固醇。

攝取飽和脂肪,會增加血中的 LDL-C。目前各國的心臟學會、糖尿病學會等,都建議飽和脂肪的攝取要限量。美國的 2015-2020 飲食指引,建議一般人的飽和脂肪攝取在每日總熱量 10% 以下。


LDL 顆粒分大和小


有些人不同意限制飽和脂肪。除了糖的攝取影響心血管疾病更大(目前各種飲食指引中已建議限量),有一些臨床試驗,發現飽和脂肪增加的是大顆的 LDL 顆粒。

由於檢驗方式較困難,平常大家抽血驗的是 LDL-C 濃度,不是 LDL 顆粒的數目或大小。

LDL 顆粒,可以分為大顆 (large-buoyant) 和小顆 (small-dense)。

會侵入血管壁造成發炎反應和動脈硬化的是小顆的 LDL。

但是飽和脂肪增加大顆 LDL 顆粒的理論,在臨床試驗的結果並不一致。今年二月的一篇研究結果就不是這樣。


比較 21% 和 9% 飽和脂肪


這是二月份 PLOS ONE 的文章。研究團隊找了總共 54 個健康成人(女性要停經後),沒有吸菸、糖尿病等慢性病。而且血脂的分布,要屬於 LDL 顆粒較小的類型 (phenotype B)。

實驗對象先經過三週相同的飲食,再隨機分派成兩組。飲食中碳水化合物 (35%)、蛋白質 (25%)、脂肪 (40%) 的比例都一樣。高飽和脂肪組,飽和脂肪佔 21%。低飽和脂肪組,飽和脂肪佔 9%,以單元不飽和脂肪取代。

飽和脂肪的來源,以乳製品為主。多元不飽和脂肪,兩組分別是 7% 和 6%。


高飽和脂肪,增加 LDL-C


三週後,高飽和脂肪組的總膽固醇增加了 11%,LDL-C 增加了 16.7%。在低飽和脂肪組,分別減少了 5.7% 和 8.7%,都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。
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(HDL-C),也就是好的膽固醇,在兩組都增加了 2.8%,不過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。


LDL 顆粒,大跟小都增加



分析 LDL 顆粒的變化,雖然 very small 的 LDL 有減少,可是高飽和脂肪組的小顆 LDL 也增加了。

低飽和脂肪組,小顆 LDL 減少了 20.8%。

HDL 顆粒的變化,都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。


對飽和脂肪的反應可能不同


本來研究團隊的假設,是大顆 LDL 增加,小顆 LDL 不會增加,結果不如預期。

作者推測其中一個原因,是這些人本來都是 phenotype B 的人。有可能飽和脂肪對這種人的影響,跟 phenotype A (LDL 顆粒原本就較大)的人不一樣。

這是時間僅三週、人數不多的實驗,沒辦法直接推論飽和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。


但是看之前數萬人的世代研究分析,以單元不飽和脂肪、多元不飽和脂肪、或全穀類碳水化合物,取代飽和脂肪,都可以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。因此建議大家,飽和脂肪的攝取還是要小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