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他命 D 依來源不同,可以分成 D2 和 D3 兩種。從植物來的是維他命 D2 (ergocalciferol),從動物來的、或皮膚曬陽光後產生的,是維他命 D3 (cholecalciferol)。
D2 或 D3,進到體內後,在肝臟被轉換成 25(OH)D,之後在腎臟被轉換成 1,25(OH)2D。1,25(OH)2D 才是有活性的維他命 D,但是因為在血中的濃度低、半衰期短,所以臨床在要看維他命 D 夠不夠,檢測的維他命 D 是 25(OH)D 的濃度。
動物性 D3 比較好?
之前有研究發現,動物性來源的 D3,比植物性來源的 D2,能增加比較多的維他命 D 濃度。很多文章就建議要選擇動物性來源的 D3。
但是也有研究認為,補充維他命 D 的頻率、研究對象是否肥胖、抽血檢測的時間點,都會影響維他命 D 的濃度,D3 可能不一定比 D2 厲害。
2017 年 2 月的一篇研究,就要看看不同的補充頻率,D2 和 D3 對維他命 D 濃度的影響。收集了兩百多個健康成人,補充維他命 D 膠囊共 20 週。給藥方式分成
每天吃一次:兩千單位 D2、兩千單位 D3、一千單位 D2 加一千單位 D3、或安慰劑
兩週吃一次:兩萬五千單位 D2、兩萬五千單位 D3
四週吃一次:五萬單位 D2、五萬單位 D3
結果發現
- 第 20 週的維他命 D 濃度,兩週一次 D3 > 四週一次 D3 > 每天一次 D2。但是研究剛開始時,是四週一次 > 兩週一次 > 每天一次。
- 兩週一次和四週一次 D3 > 兩週一次和四週一次 D2。但是每天一次 D2 > 每天一次 D3。
- 原本維他命 D 濃度越低的,補充後增加的幅度越高。
- BMI (身體質量指數) 越高的,維他命 D 增加的越少。
- 女性增加的維他命 D 比男性高。
補 D2 或 D3 都可以
目前大部分的共識,是血中維他命 D 濃度在 30 ng/mL 以上算充足。這篇研究在沙烏地阿拉伯做的,對象是平均 33 歲的健康成人,結果研究前的平均維他命 D 濃度是 16 ng/mL。所以就算陽光充足的地方,也是可能缺乏維他命 D。
不管是哪一組,有補充的人平均增加了 11.5 ng/mL 的維他命 D 濃度。就算是補充 D2,不管每天補、兩週補一次、或四週一次,第 20 週的濃度也都接近 26 ng/mL。
而且以每天補充的頻率來看,補 D2 還比 D3 的濃度高。所以美國內分泌學會針對維他命缺乏的治療指引,認為不管維他命 D2 或 D3,都可以作為補充劑的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