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維生素 D 的濃度標準怎麼訂的?

作者:劉漢文


維生素 D 在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和治療,佔有很重要的角色。皮膚曬太陽產生的維生素 D,會先在肝臟轉換成 25-hydroxyvitamin,縮寫成 25(OH)D。再由腎臟轉換成 1,25-dihydroxyvitamin D,縮寫成 1,25(OH)2D。1,25(OH)2D 才是活性的維生素 D。

因為 25(OH)D 在體內的半衰期有三個禮拜,是穩定的供給指標。所以目前評估一個人的維生素 D 是否足夠,是檢測血中的 25(OH)D 濃度。現在美國和台灣的骨鬆治療,建議血中 25(OH)D 的濃度,要在 30 ng/ml 以上。訂在這個數字,主要是三個原因:

  • 健康人的統計發現,血中 25(OH)D 濃度在 30 ng/ml 以上,血中副甲狀腺濃度會維持平穩。若比 30 mg/dl 低,副甲狀腺濃度就開始越來越高。
  • 有研究發現 25(OH)D 濃度在 30 ng/ml 以上,再額外補充維生素 D,也不會讓 1,25(OH)2D 的濃度上升。表示 30 ng/ml 已經符合身體所需。
  • 有研究發現 25(OH)D 濃度在 30 ng/ml 以上,可以讓小腸吸收鈣質的量最大。

要注意的是,濃度 30 ng/ml 眾多人口的平均值。單一個體維持副甲狀腺素平穩的 25(OH)D 濃度,可能比 30 ng/ml 高或是低。在更好的評估方式出現之前,臨床上先用 25(OH)D 濃度 30 ng/ml 來當作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