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

膽固醇與心臟病研究的抹黑和欺瞞?

作者:劉漢文


這篇文章本來是回在酮好社團裡的。這部影片的講者 David Diamond 跟大家說膽固醇不重要、降膽固醇藥 Statin 的研究故意用風險比來放大效果,是個沒效又有很多副作用的藥。剛好能破解一些人在生酮飲食時遇到膽固醇高起來的問題。

風險比 (Hazard ratio) 牽涉到試驗中的進行時間,前瞻性藥物試驗本來就比較適合用風險比來判斷結果。David Diamond 把他跟相對風險 (Relative risk) 混在一起講,根本就是亂講。

David Diamond 挑「初級預防」的 JUPITER 研究,用試驗結束的事件發生率來弱化 Statin 的效果。看藥物的副作用,又故意用相對風險來放大,把 Statin 講成一個廢物藥。

各位去找 JUPITER 研究原文,吃 Statin 組的所有副作用是 15.2%,但是吃安慰劑組的是 15.5% 喔!照 David Diamond 講的要怎麼解釋?

事實上 Statin 在「次級預防」的證據非常明確,甚至針對「初級預防」的統合分析也顯示可以減少總死亡率。但是 David Diamond 的亂唬爛,讓本來應該做次級預防 (糖尿病、心肌梗塞過...) 的人不敢用藥。一堆人還以為他講的很對...

參考之前寫的幾篇膽固醇與用藥的文章:
《飽和脂肪與壞膽固醇》
《Statin 藥物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》
《降膽固醇藥物 PCSK9 抑制劑: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》
《CETP 抑制劑 - 增加好膽固醇有用嗎?》
《降膽固醇藥 Statins 的用藥風險》
《歐洲心臟學會抨擊降膽固醇藥物謬論》
《跟心血管風險最有關的是三酸甘油酯?- 講糖【膽固醇迷思】總整理》


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

多肉高脂飲食的因紐特人

作者:劉漢文


居住在北極附近的因紐特人 (Inuit),飲食型態是多肉、高脂肪、極少蔬菜、極低碳水化合物,但是很少人有心血管疾病。引發後續許多關於魚油、Omega-3 脂肪酸的研究。也是認為脂肪或肉多吃無礙的人會舉的例子

2014 年加拿大心臟期刊 (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) 有一篇文章,加拿大醫師 J. George Fodor 探討因紐特人跟心血管疾病的關聯,是從什麼時候開始、正確性怎麼樣。

最常被引用的文獻,是在 1970 年代兩名丹麥的學者 Hans Olaf Bang 和 Jorn Dyerberg 的文章。Bang 和 Dyerberg 聽說因紐特人的心血管疾病比較少,就去研究格林蘭的因紐特人的飲食。後來的學者也就一直引用他們的研究,作為因紐特人有較低心血管疾病的證據。

但是當初這兩名丹麥學者,並沒有真的去調查因紐特人的心血管疾病狀況。他們只是看當時 (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) 格林蘭官方的死因報告。

當時的死因報告是由死亡證明和住院資料而來。而在地廣人稀的地方,如果是因為心肌梗塞死亡,可能來不及送到醫院。有些死亡證明也不是透過醫師檢視後完成。

Fodor 醫師重新搜尋文獻之後,發現大部分的研究都顯示,在格林蘭、加拿大、阿拉斯加等地的因紐特人,心血管疾病盛行率跟其他族裔的人是一樣多。

因紐特人的低心血管疾病,從開始就是基於可信度低的死因報告。Bang 和 Dyerberg 兩人的研究,也根本沒有實際調查心血管疾病的盛行率。

Fodor 醫師認為拿因紐特人出來講的都是以訛傳訛。魚油的研究,其實是基於一個不可靠的假說。

(2018 年 3 月美國醫學會的期刊 JAMA Cardiology,一篇統合分析 10 個臨床試驗、7 萬多人的報告顯示,補充 Omega-3 脂肪酸對於心血管疾病沒有顯著的影響。)


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

糖尿病 - 血糖、血壓、膽固醇很重要

作者:劉漢文


糖尿病患者由於各種慢性併發症,比沒有糖尿病的人有較高的死亡率、較多的心血管疾病。

以前的研究知道,控制糖尿病患的血糖、血壓、膽固醇等,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目前糖尿病的治療,以這三項為最基本的目標,又稱為糖尿病治療的 ABC (糖化血色素 HbA1c、血壓 BP、膽固醇 Cholesterol)。

此外還有許多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相關的危險因子,如白蛋白尿、視網膜檢查等,都是定期會追蹤的項目。


ABC 達標的益處


這樣以實證為基礎,同時針對多樣危險因子來治療的方式,能夠讓糖尿病患的預後改善多少呢?

這期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,一篇瑞典的觀察性研究以此為目的,看 5 個危險因子:

  • 糖化血色素 7% 以上
  • 收縮壓 140mmHg 以上、或舒張壓 80mmHg 以上
  • 白蛋白尿 (微量白蛋白尿或巨量白蛋白尿)
  • 抽菸 (研究開始時有抽菸)
  •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(LDL-cholesterol) 100mg/dL 以上

跟糖尿病患的死亡率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腦中風、心臟衰竭住院的關係。

這篇研究總共收錄了 27 萬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,依年齡、性別、居住地跟控制組配對。這些患者平均年齡 60 歲,追蹤時間的中位數是 5.7 年。


達標越多,死亡率越低


結果糖尿病患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,隨著未達標的項目逐漸增加。倒過來說,就是達標的項目越多,死亡率越低、心血管疾病越少。

5 項指標都達標的糖尿病患,死亡率只比控制組稍微增加 (風險比 1.06)。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,還比控制組低 (風險比 0.84)。腦中風也呈現比控制組低的趨勢。

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,縱使 5 項危險因子都達標,糖尿病患者還是比控制組高 (風險比 1.45)。


年紀輕的患者影響更大


以年齡分層來看,進入糖尿病資料庫時年齡越低,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。糖尿病患者小於 55 歲,5 項都沒有辦法達標的人,死亡率比控制組高將近 5 倍,心肌梗塞風險高 7 倍,心臟衰竭住院風險高 11 倍。

研究中又找出與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最相關的因子。結果和死亡率最相關的因素是抽菸。和急性心肌梗塞、腦中風最相關的,是糖化血色素有沒有達標。和心臟衰竭住院最相關的則是心律不整。


ABC、蛋白尿、戒菸


這樣的結果顯示,如果 ABC 能達標 (糖化血色素、血壓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)、沒有尿蛋白、不抽菸,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的機會,可以跟沒有糖尿病的人差不多。

這篇研究也發現,年齡較輕的糖尿病患者,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都比年長患者高很多。原文作者認為這代表年輕的糖尿病患者,應該要更積極的治療。


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

早餐吃玉米片加牛奶,血糖波動大!

作者:劉漢文


今天的新聞,『美研究:早餐玉米片配牛奶恐致病』

新聞中說的研究,是上個月發表在 PLOS Biology 的文章 "Glucotypes reveal new patterns of glucose dysregulation"

這個研究有 57 個受試者,先用糖尿病的診斷項目篩檢 (空腹血糖、糖化血色素、口服葡萄糖試驗)。有 5 個符合第二型糖尿病,14 個符合糖尿病前期,剩下的 38 個是正常血糖。

作者用連續血糖監測來看受試者整天的血糖波動,發現血糖波動程度可以分成低、中、高。

血糖正常的人,還是有 25% 的人屬於高度血糖波動。這些人的血糖數值有 15% 的時間落在糖尿病前期的範圍,2% 的時間落在糖尿病的範圍。

造成高度血糖波動的原因很多,其中可能有胰島素阻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。

目前糖尿病的診斷項目,無法看出來一個人血糖波動的程度,但是連續血糖監測可以。用這種方法是否能早期抓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,就是未來要繼續研究的課題。


血糖波動大的早餐


這個研究也看不同人對早餐的血糖反應。三種標準早餐的碳水化合物都大約 50 公克,其中玉米片配牛奶和葡萄乾的熱量 280 大卡,比麵包配花生醬 (430 大卡) 和能量棒 (370 大卡) 低,可是含了最多的糖 (35.2 克)。



有做早餐測試的 30 個受試者裡 (包含 3 個糖尿病和 7 個糖尿病前期),16 個正常血糖的人,餐後血糖超過 140 mg/dl (糖尿病前期的範圍) 或 200 mg/dL (糖尿病的範圍)。

其中最會讓餐後血糖高起來的,就是玉米片配牛奶。

如果吃這類食物當早餐,還是要注意營養成分標示,加太多糖的盡量避免。


黑巧克力對血糖的影響

作者:劉漢文


圖中灰色區域是一般人喝 50 克葡萄糖溶液之後的血糖變化,曲線下面積就是升糖指數 (Glycemic Index,GI 值) 等於 100。

紅色是吃了含 50 克碳水化合物的黑巧克力 (70% 可可)。

黑巧克力有低的 GI 值,但是脂肪含量高,吃到 50 克碳水化合物時總熱量高達 810 大卡。血糖也因為高油脂的關係,到 3 小時之後都還沒回到基準值。

看到有糖友分享吃黑巧克力後的血糖,就找看看有沒有相關資料。這篇是非糖尿病人的研究,也可以參考。

糖尿病人幾乎什麼都可以吃,黑巧克力當然也可以,最重要的是吃的時候控制份量。

還有低血糖的時候,不要用黑巧克力來補糖,升糖速度太慢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