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

骨質密度檢查 - 健保給付規定及篩檢建議

作者:劉漢文


雙能量 X 光骨質密度檢查給付規定


● 適應症如下:
  1. 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
    (限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須接受治療者、腎上腺皮質過高者、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、醫源性庫興氏症候群者)
  2. 非創傷性之骨折者。
  3. 停經後婦女及 50 歲以上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 (符合健保給付骨質疏鬆症藥物) 者。
  4. 攝護腺癌病人在接受男性賀爾蒙阻斷治療前與治療後,得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質密度測驗檢查。
  5. 乳癌病人在接受 Aromatase Inhibitors 治療前與治療後,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質密度檢查。
  6. 成骨不全症。

● 符合前述第 1 至 5 項適應症者,因病情需要再次施行骨質密度檢查時,間隔時間應為二年以上,且是項檢查以三次為限。

● 符合前述第 6 項適應症者 (成骨不全症),因病情需要再次施行骨質密度檢查時,間隔時間應為一年以上。

● 篩檢性檢查不列入本保險給付範圍。

規定在民國 112 年 10 月 1 日修改為 50 歲以上男性骨鬆病人也可以追蹤骨密度,但是變成限制用健保藥物治療的人。在 113 年 3 月 1 日又修改了成骨不全症追蹤骨密度的次數限制,不用跟其他適應症一樣限制三次。


篩檢性檢查需自費


規定的適應症很少,大部分懷疑自己有骨鬆的,因為是篩檢性檢查,就必需先自費。

費用依各醫療院所的收費,可能是 600 至 2000 元不等。


哪些人建議接受檢查?


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,建議符合以下條件的人,接受骨密度檢查:

  • 65 歲以上的婦女或 70 歲以上男性。
  • 65 歲以下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。
  • 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,如體重過輕、先前曾經骨折、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。
  • 50 至 70 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。
  • 脆弱性骨折者(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)。
  •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量流失之相關疾病者。
  •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量流失有相關者。
  •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。
  • 接受治療中,用以監測治療效果者。
  •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。



一分鐘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


是否有風險因子,可以用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(IOF)推出的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

與生俱來、無法改變的風險因子

  • 父母曾被診斷有骨鬆、或曾在輕微跌倒後骨折?
  • 父母中一人有駝背狀況?
  • 實際年齡超過 60 歲?
  • 成年後是否曾經因為摔倒而造成骨折?
  • 是否經常摔倒(去年超過一次),或者因為身體較虛弱而擔心摔倒?
  • 您 40 歲後的身高是否減少超過 3 公分以上?
  • 是否體重過輕?(BMI 值少於 19 kg/m2)
  • 是否曾服用類固醇藥片(例如可體松,用來治療氣喘或關節炎等)連續超過3個月?
  • 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?
  • 是否被診斷出有甲狀腺或是副甲狀腺過高的狀況?


屬於生活型態,可以改變的風險因子

  • 您是否每天飲用超過相當於兩小杯份量的酒?
  • 有長期吸菸習慣,或曾經吸煙?
  • 每天運動量少於 30 分鐘?(包含做家事、走路、跑步等)
  • 您是否避免食用乳製品又沒有服用鈣片?
  • 您每天從事戶外運動時間是否少於 10 分鐘,又沒有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?


女性回答以下問題:

  • 您是否在 45 歲或以前便已停經?
  • 除了懷孕、更年期或切除子宮後,您是否曾停經超過12個月?
  • 您是否在 50 歲前切除卵巢又沒有服用賀爾蒙補充劑?


男性回答以下問題:

  • 是否曾經因雄性激素過低而出現陽萎、失去性慾的症狀?



上面的評估,有一個答案為「是」,就代表有風險因子,可以依此來決定是否接受骨密度檢查。


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

寵物與第一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關聯

作者:劉漢文

平常門診看的大多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成人,少數病人是第一型糖尿病,其中有一些是青少年。


青少年第一型糖尿病難控制


第一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是胰臟的貝他細胞受破壞,發病後就必須每天打胰島素。參雜了「天生會得這個病」、「要一輩子打針」的想法,加上家長的反應、青春期較不穩定的情緒變化等,使得這個時期的血糖控制,往往很困難。青少年病人、家長、和醫生,都有可能被不穩定的血糖傷透腦筋。

已經有一些研究認為,寵物對於人類的健康有好處,像是減輕生活壓力、減少焦慮、增加自信等。上個月 PLOS ONE 有一篇有趣的文章,作者研究了正值青少年時期的第一型糖尿病病人,對於照顧寵物的負責程度,跟血糖控制的關係。


照顧寵物與血糖達標的關聯


作者設計了一個問卷,來評估病人對於家中寵物的照顧程度。問卷會問寵物類型、寵物的來源、誰是寵物的主人、家中誰最負責照顧寵物、照顧寵物所花的時間、誰幫寵物買食物等等。還有一個量表,從 0(對寵物沒做任何事)到 10(寵物需要的事我都會做),讓病人選擇自己在量表中的位置。

研究分析了 223 個病人,平均年齡 15 歲,八成的人家裡有寵物,其中六成的人家中有養狗,五成的家中有養貓。其他還有兔子、倉鼠、魚、蛇、烏龜、鳥、青蛙等。另外零星個案有馬、羊、蜘蛛等。


對寵物越負責,血糖控制越好


經過多變項分析後發現,血糖控制跟照顧寵物有強烈的關聯。糖化血色素達標的青少年,對於照顧家中寵物的負責程度,高於未達標的人。

作者推論血糖達標跟照顧寵物的關聯,可能是照顧寵物的責任感,強化了青少年病人對於糖尿病照顧的自信。照顧寵物所需要的例行公事,可能讓每天的日常活動比較固定。養寵物的好心情,也有助血糖控制。


責任感有助血糖控制


所以要開始養狗或貓嗎?有條件養的也許可以考慮,但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養貓狗。這篇研究雖然只是從觀察型的問卷得來,但是可以看出「責任感」跟血糖控制很有關。不管是哪一類的糖尿病,如果能建立病人對於自我照顧的責任感,血糖控制應該都能更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