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

進化的投影片

作者:劉漢文




今年七月上完新思惟的「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」工作坊的周末,把那週要報告的簡報全部重做。這是重作後的版本,看起來風格新穎、簡單、一目了然。


投影片風格大不同


在上課前的投影片可不是長這樣!上完工作坊、看過好的簡報設計後,自己就受不了以前做的投影片了。這個月要幫醫學生和住院醫師上課,就把以前做的投影片也全部重做了!



上面是今年四月幫醫學生上課的版本。


扁平化圖示





這是這個月修改後的版本。這堂課因為是被分配到的工作,內容有點無聊。但是實在不想讓學生們浪費時間,今年四月的內容已經跟去年不一樣了。

這個月還上了「演講與溝通技巧」工作坊,除了投影片改得更簡單、扁平化,還加了點課中互動。課後學生特地問我,怎麼有這麼多風格統一的圖案可以搭配,當然就要推薦Noun Project了!


舊檔案砍掉重練





上面是去年幫第一年住院醫師上內分泌急症的投影片。內容很熟,投影片只是輔助。可是真的太多字,流程圖的字也太小。




雖然沒多少時間,還是在上課前一天熬夜把投影片砍掉重練!流程圖也重做,讓每個步驟依序出現。


開始用簡報器


這次還帶了簡報器。以前演講報告就是站在講台後,按滑鼠就好了。那天希望與台下互動時能靠近聽眾,才帶了簡報器。結果剛好碰到麥克風沒電,因為人不多,就直接到台下學生旁邊講吧!

花了幾個周末、不少學費上課,投影片的設計是最容易看出來的差異。看不到的是,見過強者和前輩的風采後,內心對自己的定位、和求進步的內在改變。


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

新思維「演講技巧與溝通 工作坊」課後心得

作者:劉漢文





課前壓力超大


因為有「三分鐘演講大賽」,「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」應該是新思維的課程中,上課前壓力最大的課。但是也因為這樣,收穫特別大。

因為要在課堂上演講,猶豫了半天。最後閉著眼睛、按下滑鼠左鍵報名後,就開始草擬自己演講的大綱、找TED上的點閱率高的演講影片、看楊斯棓醫師課前給大家的準備方向、收集網路上其他人準備演講和上簡報課的心得,可以說從來沒有花這麼多時間準備一場演講過,還是僅僅三分鐘的短講。

而且看到前一梯次的學員,竟然演練了三十次才上場!更驚訝的是,網路神人XDite竟然也來報名上課!為了讓學費花得更值得、也為了不要丟臉榮譽感,我也找老婆當聽眾,計時講了好幾遍。上課前一天小寶寶半夜肚子餓,老婆邊餵奶、又邊聽我再講幾遍。

事前實際講過,才會發現從講稿轉換成口語時,字詞的選擇、段落的轉換、語調速度的快慢等細節需要調整。


台上的時間,過得超快


課堂上正式上場時,也證明時間是相對的,因為在台上的時間會過得特別快!明明事前把時間抓得剛好,正式講時卻會因為台下觀眾的反應,而拖延一點時間。但是也因為事前要求自己,把時間控制在三分鐘結束。發現時間不夠時,就更精簡要講的內容,讓時間依然抓在三分鐘準時結束。

回到座位後,同組的學員還以為我講的就是原本要講的全部內容。這邊也分享一個細節,課堂上的時間是從三分鐘倒數的!我事前是從零開始計時,就有點晚才發現時間不夠。


聽別人講,擴展視野


除了自己講,聽別人的三分鐘短講,也能學到很多東西。在醫院工作,其實很少聽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員演講。這次上課也算拓展了自己的視野,聽到其他領域有趣的主題。

楊斯棓醫師和蔡校長的即時回饋,又讓大家從別人身上學到不同的技巧。還有學員彼此的回饋卡片,讓我們也知道其他人對自己的建議。回饋卡同時也訓練自己,在短時間歸納出重點的能力。


互動,跟聽眾連結


楊斯棓醫師也在課堂中,以實際運用來教大家如何和聽眾互動。原來就算是請大家舉手回答問題,也需要經過講者事先設計。原來分組討論,可以讓聽眾連結在一起。與其擔心聽眾的注意力在手機上,不如直接透過臉書產生互動。

之前幫醫學生或護理人員上課,常覺得台下聽眾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。對一般民眾演講時,會懷疑台下的民眾,到底聽不聽得懂我要傳遞的衛教訊息。經過這次實際體驗簡報技巧的課程,我想至少我可以從完全沒有跟聽眾互動,進化到運用舉手答題、答題送禮等小技巧。

一天的簡報技巧課程,從強者身上學東西,看看一次簡報課程,如何從課前了解聽眾背景、課中的各種互動方法、到課程結束後,學員都還能繼續回饋、讓學員間彼此連結。也看看自己可以多努力、多用心準備一場只有三分鐘的演講。